上饶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2年单独招生考试大纲

时间: 2022-10-20 11:46 来源: 校库网

上饶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单独招生考试 语文考试大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 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结合高等学校语文教 学实际,确定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表达应 用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 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 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 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 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 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 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 A、B、C、D、E 五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 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语文科考试范围 与要求。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 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考试的各部分 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一、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 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并初步鉴赏文学作品,感受形 象,品味语言,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 界。 

1.理解 B

 ⑴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⑵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⑴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⑵ 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 D

 ⑴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⑵ 分析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并能作初步的评价、鉴赏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 B

 ⑴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⑵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 以、因、于、与、则、者、之。 

(3)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3.分析综合 C 

⑴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⑵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三、语言文字应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使用语言文字。 

1.识记 A

 ⑴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⑵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 E

 ⑴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⑵ 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 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⑶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⑷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⑸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⑹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四、写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要求做到:中心明确,思路清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语句通 顺,书写规范;能以一定的速度写作常用应用文。

 表达应用 E 

作文考试的评价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附录】默写篇目 

1.荀子《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

 2.王羲之《兰亭集序》(“永和九年„„信可乐也。”) 

3.韩愈《师说》

 4.苏轼《赤壁赋》

 5.刘禹锡《陋室铭》

 6.范仲淹《岳阳楼记》

 7.周敦颐《爱莲说》

 8.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9.《诗经·氓》

 10.《诗经·关雎》 

11.王维《山居秋暝》

12. 曹操《观沧海》

 13.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4.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五》 

15.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6. 王维《使至塞上》 

17. 李白《蜀道难》 

18.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9.李白《峨眉山月歌》 

20.杜甫《春望》 

21.杜甫《登高》

 2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4.白居易《琵琶行》 

25.李商隐《锦瑟》 

26.李商隐《无题》 

27.李煜《虞美人》 

28.王安石《登飞来峰》

 29.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0.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1.李清照《声声慢》 

3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3.陆游《游山西村》 

34.文天祥《过零丁洋》 

35.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6.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7.龚自珍《己亥杂诗》

 38.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上饶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单独招生考试 

数学考试大纲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 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 1 和系列 4 的内容,确定文史类高考数学科 考试内容。

 一、知识要求 

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 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 1 和系列 4 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 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 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各部分知识的整体要求及其定位参照《课程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 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 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 和认识它。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 等。

 2.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 系,能够对所列知识做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 内容对有关问题进行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 力。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象,比较、 判别,初步应用等。 

3.掌握: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进行推导证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 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 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

二、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 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 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的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 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

空间想象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识图、 画图和对图形的想象能力.识图是指观察研究所给图形中几何元素之间的相互 关系;画图是指将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以及对图形添加辅助图 形或对图形进行各种变换;对图形的想象主要包括有图想图和无图想图两种, 是空间想象能力高层次的标志。

2.抽象概括能力:抽象是指舍弃事物非本质的属性,揭示其本质的属性; 概括是指把仅仅属于某一类对象的共同属性区分出来的思维过程.抽象和概括 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抽象就不可能有概括,而概括必须在抽象的基础上得出某种 观点或某个结论。 

抽象概括能力是对具体的、生动的实例,经过分析提炼,发现研究对象的 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问题或 做出新的判断。 

3.推理论证能力: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它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 成;论证是由已有的正确的前提到被论证的结论的一连串的推理过程.推理既 包括演绎推理,也包括合情推理;论证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划分的演绎法和归纳 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划分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一般运用合情推理进行猜想, 再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 

中学数学的推理论证能力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论 证某一数学命题真实性的初步的推理能力。

4.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 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 计和近似计算。 

运算求解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运算包括对数字的计算、估 值和近似计算,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图形各几何量的计算求解 等。运算能力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也包括在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 的能力。 

5.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 问题有用的信息,并做出判断。

数据处理能力主要是指针对研究对象的特殊性,选择合理的收集数据的方 法,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整理数据,并构建模型对数据 进行分析、推断,获得结论。

6.应用意识: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 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 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能应用 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进而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应 用的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 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 

7.创新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 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 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 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 

三、个性品质要求 

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 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 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 

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 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

四、考查要求 

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 部分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 梳理、综合,构建数学试卷的框架结构。

1.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 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 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 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处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 的深度。

2.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 考查时必须要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 方法的掌握程度。 

3.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 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侧重体现对知识的 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 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 能。 对能力的考查要全面,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并要切合考生实际.对推理论 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考查贯穿于全卷,是考查的重点,强调其科学性、严谨 性、抽象性;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 语言的互相转化上;对运算求解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对算法和推理的考查,考查 以代数运算为主;对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运用概率统计的基本方法 和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对应用意识的考查主要采用解决应用问题的形式.命题时要坚持“贴近 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试题设计要切合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和考 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实践经验,使数学应用问题的难度符合考生的水平。 

5.对创新意识的考查是对高层次理性思维的考查.在考试中创设新颖的问 题情境,构造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数学问题时,要注重问题的多样化,体现思维 的发散性;精心设计考查数学主体内容,体现数学素质的试题;也要有反映数、 形运动变化的试题以及研究型、探索型、开放型等类型的试题。

数学科的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注 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 综合性和应用性,重视试题间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 次的考查,努力实现全面考查综合数学素养的要求。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本部分包括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部分.必考内容为《课程标准》的必修 内容和选修系列 1 的内容;选考内容为《课程标准》的选修系列 4 的“坐标 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等 2 个专题。 

考试内容 

(一) 集合

1.集合的含义与表

(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 具体问题。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集合的基本运算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二)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1.函数

 (1)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 的概念。

 (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 法、解析法)表示函数。

 (3)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4)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 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 

(5)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2.指数函数

 (1)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

(3)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指数函数图像通 过的特殊点。

 (4)知道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3.对数函数

 (1)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 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

 (2)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对数函数图像通 过的特殊点。

 (3)知道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4)了解指数函数 和对数函数 是互为反函数(a>0,且 a )。 

4.幂函数 

(1)了解幂函数的概念。 

(2)结合函数 的图像,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5.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1)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的增长特征,知道直线上升、指 数增长、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

 (2)了解函数模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社会生 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三) 立体几何初步

 1.空间几何体 

(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 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 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 图. 

(3)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 的公理和定理。

• 公理 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 点都在此平面内。

 • 公理 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 公理 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 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 公理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 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 角相等或互补.

 (2)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 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

理解以下判定定理。

• 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 行。

 • 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 行。

 •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 垂直。

 •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经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 交线和该直线平行。

 •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

 •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 • 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 垂直。

 (3)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 简单命题。  

(四)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1.直线与方程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 

(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3)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

 (4)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 两点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5)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

 (6)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 的距离。

 2.圆与方程

 (1)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

 (2)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 个圆的方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

 (3)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4)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

(五) 算法初步

 1.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 

(1)了解算法的含义,了解算法的思想。 

(2)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

 2.基本算法语句

 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 循环语句的含义。 

(六) 概率

 1.事件与概率 

(1)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义,了解 频率与概率的区别。

 (2)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

 2.古典概型

 (1)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2)会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

 (七) 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 

1.任意角的概念、弧度制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 

(2)了解弧度制的概念,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

2.三角函数 

(1)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2)能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 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 能画出 y=sin x , y=cos x , y =tan x 的图像,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3)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区间[ 0, 2π ] 上的性质(如单调性、 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与 x 轴的交点等,理解正切函数在区间( )内的单调 性。 

(4)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如:

 (八) 平面向量

 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

 (2)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理解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

 (3)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

 2.向量的线性运算 

(1)掌握向量加法、减法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2)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

 (3)了解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

 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1)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

 (2)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3)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

 (4)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

 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1)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 

(2)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 

(3)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4)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 垂直关系。

(九) 三角恒等变换

 1.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1)会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2)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差的正弦、正切公式。

 (3)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导出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

 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包括导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 角公式,但对这三组公式不要求记忆)。

 (十)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2.应用

 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 关的实际问题。

 (十一)数列

 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

 (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 

(2)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

 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1)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 

(2)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 n 项和公式。

 (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 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4)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十二)不等式

 1.不等关系 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2.一元二次不等式

 (1)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

(2)通过函数图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 程的联系。

 (3)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 框图。

 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1)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2)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 组。

 (3)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

 4.基本不等式: √ ,(a 

(1) 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 

(2)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十三)常用逻辑用语

 1.命题及其关系

(1)理解命题的概念。

 (2)了解“若 p ,则 q ”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 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3)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

 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1)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

 (2)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十四)圆锥曲线与方程 

(1)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了解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 问题中的作用。

 (2)掌握椭圆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

 (3)了解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它们的简单 几何性质。

 (4)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5)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 

(十五)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1.复数的概念 

(1)理解复数的基本概念。

 (2)理解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

 (3)了解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

 2.复数的四则运算 

(1)会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 

(2)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